关于我们

发展历程

长岭炼化(以下简称长炼)前身是长岭炼油厂,始建于三线建设高潮时的1965年,建成投产于1971年5月7日,史称“五•七”联运。4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长炼人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在长岭这块热土上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弘的画卷。回顾40多年的风雨历程,长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艰苦创业、巩固提高、开拓奋进、探索发展、改革调整和二次创业等6个阶段。


(一)艰苦创业时期 (1965年—1971年5月)
 

这个时期可分酝酿筹建阶段和艰苦建设阶段。

酝酿筹建阶段:首先是确定厂址。1965年1月25日,中共中央(65)45号文件决定在岳阳建设炼油厂,2月将该厂命名为“石油工业部长岭炼油厂”,开始酝酿筹建。长岭炼油厂最初属三线建设工程,历经七选厂址,最后选择在临湘路口铺长岭一带建厂,面积约8.4平方公里。其次是初步确立长炼的生产规模。1967年3月,石油工业部决定长炼除了原定建设一套微球催化剂装置外,还增建加氢和铂剂两套炼油催化剂装置以及以研究炼油催化剂为主的研究所。1968年5月,国家计委、建委军管会联合行文批准经过修订的长炼建厂计划任务书,决定炼厂为燃料型,规模为年处理能力250万吨,始建常减压、催裂化、延迟焦化、铂重整等4套生产装置。

艰苦建设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长炼建设被迫停下来。正式建设是从1969年初开始的,直至1971年5月建成投产,“三大会战”不到2年时间,达到“三通一平”要求。1970年初,长炼生产装置建设大会战全面拉开,短短16个月,一座现代化的炼油厂拔地而起。1971年2、3月,炼油装置进入了联运前的紧张试运阶段,同时也掀起了技术练兵热潮。5月7日,长炼的4套炼油装置和配套系统正式整体联运,一次开汽成功,并在这天相继生产出合格产品。


(二)巩固提高时期 (1971年5月—1978年)
 

这个时期分两个阶段:一是夯实基础阶段,起止时间是1971年5月至1974年;二是跃居先进阶段,起止时间是1975年至1978年。

在夯实基础阶段,主要学“走路”,打基础,着实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理顺内部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至1973年9月,企业内部由过去的军队建制改为企业体制。二是坚持“工业学大庆”,提出“拼命学大庆,跑步赶两兰”的口号,并把大庆成套的经验运用到长炼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使之发扬光大。三是狠抓以设备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基层建设,开展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和创完好设备和完好岗位活动。四是自力更生,用科技谋求企业发展。建立了一支以823名大中专毕业生为骨干的科技队伍,组建了研究所、设计室和自动化车间,专门从事科研、技改和设计工作。五是集中优势兵力,搞大会战。先后组织了检修大会战、设备查改大会战、管线保温和抢修大会战、万件配件大会战、消除污染大会战等等,力保生产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

在跃居先进阶段,主要是学先进、赶先进。1975年1月1日,长炼终于确立了企业体制。在强化管理过程中,注重学习和借鉴同行先进单位的好经验,探索、总结了依靠工人管理企业的10条做法。1975年12月,修订了544个生产岗位的7项责任制共1246个。同时还不断总结了一批土生土长的反映现代化大生产客观规律的工作法、操作法,如“铁梅”泵房的“四、三”操作法等。企业各项工作基本有章可循,形成了严明的工作纪律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与此同时,长炼大搞技术改造,革新挖潜,推进技术进步,经过全面技术改造,1978年,全厂原油加工能力扩大到350万吨/年;催化剂生产能力扩大了40%,催化剂和石油产品品种由12种增加到27种,革新成果468项,其中19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有7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类炼油厂中处于领先地位。

1977年1月,中共湖南省委、省革委授予长炼“工业学大庆红旗单位”。1976年底厂党委提出“苦战一年实现大庆式企业”的目标,在1977年5月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长炼就获得了“大庆式企业”的称号。这也标志着长炼从此迈入了石化企业的先进行列。


(三)开拓奋进时期 (1979年—1989年)
 

这个时期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改革整顿阶段,起止时间是1979年至1984年;二、快速发展阶段,起止时间是1985年至1989年。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点的转移,给国有企业带了勃勃生机。长炼乘势而上,对企业大力进行整顿改革,把全厂员工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生产建设的轨道上。1982年,湖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全面整顿的决定》精神,把长炼列为全省第一批企业全面整顿的试点单位。我厂成立企业整顿领导小组,制订了“三建”和创“六好企业”的具体规划,并以落实经济责任制作为整顿的突破口,在经营管理上实现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进一步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和“三全”管理,整顿劳动定额和劳动定员工作,实现全员培训,不断提高科技管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长炼党委深入开展“四合格”教育,努力建设“四有”员工队伍。

在企业整顿中,1982年又进一步修改“六五”后3年及“七五”规划,制订2000年翻两番的长远规划。

1983年,“湖南长岭炼油厂”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长岭炼油厂”,隶属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1984年5月,中国石化总公司决定长炼为实行厂长负责制9个试点单位之一,从9月1日起,长炼推行厂长负责制。

通过企业全面整顿,长炼于1983年4月被湖南省政府授予全省第一个“六好企业”称号,1985年获全国石化行业“六好企业”称号,1984年首次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

1985年至1989年,长炼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长炼瞄准国家一级企业目标,以企业升级为动力,在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和深化改革。在经营管理上进行扩权和承包,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8省55个单位建立了经济协作关系;在用人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对技术干部(包括政工干部)的职称评定和聘用制度等等。二是探索企业管理模式,确保国家一级企业目标的实现。1986年,经过系统的科学总结,把本企业的优良传统与新形势的要求融为一体,提炼出了“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长炼精神和“求实、严细、文明、创新”的八字厂风。1989年下半年,开创性地在全厂员工中开展基本行为规范教育,发动群众制定各自工作岗位的46个基本行为规范和88个实施细则。长炼把传统管理同认真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长炼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概括为:以从严从细、高效高能为基本原则,以三基工作为基础,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岗检为主要形式和手段,以集中决策、分层管理、全员参与、综合协调为管理方式,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根本措施,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的综合管理。三是狠抓“七五”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掀起“七五”工程建设的热潮。四是坚持“办好厂、先治党”的方针,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企业升级发挥保证作用。

经过几年奋力拼搏,长炼企业素质全面提高,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一级企业标准,获得“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国家质量管理奖”、“国家一级计量合格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环境优美工厂”等荣誉称号,1989年又被首批授予“国家一级企业”。


(四)探索发展时期(1990年~2000年)
 

这个时期仍分两个阶段:一、艰苦探索阶段,起止时间是1990年至1993年;二、恢复发展阶段,起止时间是1993年至2000年。

长炼在90年代初期(大致是1990年至1993年)进入了一个相对困难的阶段。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是由于体制上的折腾,使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次是原油价格连续上涨,而成品油价格却一直在低价位,再加上电、运输、其它原材料价格上调,企业减利因素猛增。三是资金严重短缺,而运输、原油性质都在变化,市场疲软。由于有诸多的不利因素,致使长炼出现了历史上经济效益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面对严峻形势,长炼始终坚持“从严治厂,强化管理,苦练内功,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保证了大局的稳定。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长炼按照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以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财务管理思路和方针,制定了《长岭炼油化工总厂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总体方案》。同时,将10个二级厂和直属单位的2300多名职工从总厂剥离出来,“放鸟出笼”,“分灶吃饭”,使之成为“四自”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积极扩大外联企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并稳步推行股份制,岳阳兴长于1997年6月25日在深圳挂牌上市,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探索。

从1995年开始,长炼认真制定和实施“九五”规划,加快科技进步。整个“九五”期间,共投入工程建设资金26亿元,实施“两建三改”,建成了处理能力1000吨/小时的第二污水处理场,生产能力为7万吨/年的聚丙烯装置,将第一套蜡油催化裂化装置改造成了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改扩建了催化重整装置,使石油深度加工能力提高,质量更有保证,产品品种更多,并开始向下游延伸。同时,科技投入资金22.8亿元,开发生产了67个新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26项,申请国家专利20项,有30项科技成果通过了集团公司的鉴定。

在这一时期,长炼在全省企业中率先制定兵推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1996年,企业再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双文明建设模范单位”,199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五)改革调整时期(2000年3月—2007年5月)
 

2000年3月,长炼从巴陵石化公司分离出来,直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同时改制为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4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进行整体重组改制,长炼一分为二,实行分设分立,成立了长岭股份分公司和长岭炼化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机构,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新的体制确立后,长炼着手进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先后实施了协议解除、规范劳动关系、改制分流、清理整顿、移交办社会职能、专业化重组和“三项制度”的改革,截止2007年5月,有1266名职工与公司协议解除劳动关系,有17个单位改制分流,有3个下属单位移交地方,清理整顿51项,压缩管理机构25个,两个公司职工总数由2000年的11747人减少至5472人。长岭由单纯的国有企业变成了一个产业结构多元、经济成份多样的工矿社区。

这一时期,长炼立足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共投入6.66亿元,重点对炼油化工装置进行了改造。长岭股份分公司投入4.46亿元,实施了柴油加氢装置改造、120万吨/年焦化改造、FDFCC技术改造、聚丙烯改造、重整装置抽提精馏系统改造和气体分离装置改造等13项挖潜增效和技术改造项目,新建或扩建了催化柴油加氢装置、30万吨/年焦化蜡油加氢装置和30万吨/年催化重汽油加氢脱硫等装置,通过技术改造,企业经济总量明显增加,加工手段得到完善,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逐步适应市场需求。长岭炼化公司共投入2.2亿多元,完成了催化剂NaY(钠Y)分子筛装置、超稳分子筛装置、Ⅲ套加氢装置、微球装置以及预硫化装置和吸附剂装置等项目的技术改造,生产能力由2000年的2.0万吨/年增加到4.0万吨/年,产品覆盖全国,远销意大利、印度和台湾地区,为催化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这一时期,长炼主动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在继承长岭传统管理经验和基本做法的基础上,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化行为良好企业4A评定、推行HSE、应用ERP、实施内控、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推广信息化,以及细节管理、过程管理、战略管理、危机管理、资源管理等,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都在朝着体系化、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各项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2000年首批进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行列;公司党委2001年再度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获得“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2004年获得“全国500强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六)二次创业时期(2007.6—)
 

1、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2007年8月,湖南省与中国石化在京签署了《湖南省与中国石化的战略合作发展协议》,正式对岳阳1000万吨/年非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方案立项,并确定炼油部分依托长岭改扩建。2008年7月24日,湖南省环境保护厅以湘环评[2008]112、113号文件批复通过了《关于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长岭分公司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10月13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以石化股份计[2008]389、390、391号文件批复通过了长岭分公司原油劣质化改造工程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10月18日,总投资60.11亿元,主要内容为“8建2改”的长岭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奠基。2010年11月26日,南区7套主体装置开工一次成功,其中280万吨/年催化裂化、24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装置均创造了国内单套装置建设时间最短的业绩。北区渣油加氢、制氢2套配套装置于2011年8月相继开工投产,其中制氢装置于8月22日开工投产,并生产出合格产品;渣油加氢装置于8月25日投产一次成功。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后,长炼实现“3个翻番”,即加工总量翻一番,原油综合配套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销售收入翻一番,达到320亿元;上缴税金翻一番,达到60多亿元。

2、全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一是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着力打造两个平台,组建了以长岭科技开发公司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以湖南中创化工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产业化平台。新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卓有成效。运用自主开发的炼厂气直接合成乙酸酯环保溶剂技术,建成了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装置,已成为中南地区唯一醋酸酯环保溶剂生产基地;开发的钛硅分子筛催化丙烯合成环氧丙烷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建成了中试装置;粗苯加氢技术、煤焦油加氢技术、催化油浆制道路沥青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课题取得了较好成绩。二是注重科技攻关。相继承担并完成了《催化裂化增产丙烯新技术FDFCC—Ⅲ工艺开发与工业应用的研究》等3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为汽柴油满足国Ⅲ、国Ⅳ排放标准,降低产品质量升级成本作出了积极贡献。利用闲置资产,建成了集中转、仓储、以及改性和乳化沥青生产于一体的中国石化在中部地区重要的沥青生产基地,开发了改性、乳化、煤油稀释沥青等9个新产品。长炼生产的“东海牌”改性沥青铺上了奥运会“鸟巢”的主跑道;高铁专用乳化沥青成功应用于武广高铁建设,实现了高铁专用乳化沥青的国产化,打破了日本、德国的垄断。三是注重创新文化建设。认真开展“长岭科技论坛”、创建知识管理系统、“讲、比”竞赛、设立“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奖”等活动。2007年成功举办了“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李大东、汪燮清等石化知名院士亲临长炼作了专题学术报告;2009年邀请清华大学、石科院、神雾集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的72名专家教授来厂进行学术交流。这些活动为我们带来了石化行业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最先进的技术创新理念、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对长炼科技自主创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全力提高经济效益。一是着力挖潜增效。针对油港码头主业严重萎缩、资产闲置的情况,主动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寻求资源,先后开展了水上加油、原料油中转、化工产品出厂、0#柴油水运中转等项目,2007年以来共为公司创收2.2亿元;同时,在总部的关心支持下,与上海沥青销售分公司合作,于2006年成立了沥青厂,4年来共创效3500多万元。二是大力降本增效。通过优化原油采购和构建降损体系,原油采购成本以及原油加工和运输损失近几年一直在沿江企业保持较好水平;通过解除周边农村用电,每年减少效益流失400多万元;通过加大社区用能整治和缴费力度,社区能源损耗大幅下降,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三是抓好营销创效。紧跟市场,适时调整生产方案,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做好自销产品的增产、推价工作,重油、溶剂油、液化气、石油焦等四大自销产品销售量、价都位于沿江企业前列;积极开拓聚丙烯产品市场,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T38F已列入总部唯一非均聚类聚丙烯专用料,深受用户好评。

4、全力确保安全稳定。在安全方面,重点抓了安全文化的再造、安全责任的落实和直接作业环节的监管。公司连续9年无上报集团公司事故,连续7年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在构建和谐稳定方面,一是坚持抓班子。重点抓班子的团结,抓责任的落实,抓廉洁自律,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二是坚持抓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再造,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抓“纽带”。针对长岭地区经济成分多样、人员构成复杂的状况,充分发挥党委政治纽带、CEA经济纽带、长岭文化纽带等“三条纽带”作用,按照“互利互惠,同等优先,市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的原则,成立长岭地区经济合作协会,加强内部资源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改制企业的健康发展。四是抓民生。实施了社区道路提质改造、社区环境治理和隐患整治,给职工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坚持“真困难、真帮助”,成立了扶贫救困基金和社区“爱心超市”。近几年共为1414人次发放救助金108.07万元;发放“爱心卡”567张,价值11.34万元;为639名协解职工办理了有毒有害岗位提前退休的手续;为生活困难的家庭发放低保金200.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