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勇向前 ——公司今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回眸

截至9月,公司今年累计加工原料油41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8.2亿元,上缴税收47.1亿元,累计实现利润4.6亿元。在装置全停检修50余天,投运调优任务艰巨的情况下,这样的生产经营成绩难能可贵。在9月12日岳阳市委副书记李爱武来厂调研时,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华自信地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稳生产、抓优化、降成本的力度,力争全年加工原料油770万吨,上缴税收92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

信心来自实力的增长。近年来,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积极联合区域内外科研机构紧密协作,以生产经营难题为目标和突破口,开发了一批处于国内同行业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的实用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的强大引擎。

建好平台聚合力

作为一项基础发展战略,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潜心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以环氧丙烷为代表,一批创新成果先后成功实现产业转化,为长炼人回馈了最好的褒奖。

作为中石化“十条龙”技术攻关项目、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氧水直接氧化法制备环氧丙烷装置,能够通过从技术研发、装置建设到开工试运等重重考验,直到今天顺利实现全流程开工即将顺利“出龙”,公司坚持内外合作、团队创新,搭建大平台、大舞台,为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奠定了基础。

今年10月,新一届长岭科技论坛又将在公司举行,自开办以来,论坛先后邀请百余位院士专家现场交流,为技术发展前瞻设计,为生产难题把脉问诊。公司还开发知识管理系统,畅通内部交流,搭建开放舞台,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效,凝聚合力建设区域共享的科研技术平台,开发了新型醋酸酯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型技术。依托这些平台支持,公司近年来完成技术革新和科研项目5000多个,解决生产技术问题近1000项,1845名员工完成个人攻关课题。

近年来,市场航空煤油需求量逐步增大。公司紧盯市场需求启动了“多产航煤、少产柴油”课题攻关活动。炼油二部常压催化区负责人刘锋、李思等抓住提高“航煤基础油产量”这个关键,发动岗位操作员季娅等在公司知识论坛发帖,研讨装置最佳运行策略,提高后续航煤管式液相加氢的运行效率。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临氢装置技术及操作人员纷纷提出优化方案。最终在不增加设备设施,不进行流程改造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流程将常压渣油改变流向,代替原来的过汽化油热源,装置处理能力增加50%以上。

聚焦重点创效益

在长岭,科技创新是“高大上”的潮流和方向,但更是融入日常的工作与坚持。 “立足生产经营,服务生产经营”,使得长岭科技创新得以充分的接上地气。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公司认真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开展“转观念、勇担当、创效益、建设优秀企业”专题研讨活动,引领基层技术人员、骨干员工扎根生产抓优化,克服了装置全停检修等困难,总体保持趋稳向好运营态势。一批技术成果开始“发力”,以原油膜处理为例,今年该技术实现稳定运行,脱盐电耗大幅降低,产生的污水量小、含污少,完成了对传统电脱盐技术的颠覆式突破。

公司坚持向技术创新要效益,逐套装置细算成本账,逐个产品细算利润账,从管理、设备运行、技术手段等方面全面剖析降本增效制约因素,并将降本增效目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明确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主攻方向,组织基层技术人员开展工艺优化创效益活动。

公司多方增产适销对路高端化产品,增强结构性竞争力。投入资金相继建设2#汽油吸附脱硫、10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转化等产品深加工精制装置,努力增产车用柴油、航空煤油、高标号汽油等高附加值油品,顺利产出国Ⅴ标准98#汽油以及石油醚、工业乙烷、高熔指聚丙烯等新产品,高端创效产品阵容再添新军。

1#催化设备老化现象较为突出,生产调整难度较大。为提高装置运行效益。炼油一部罗昕、卢松坚、张二学等在全面研究论证该装置工艺、工况特点的同时,多方与炼化工程研发中心专家取得联系,依靠1#催化FDFCC工艺特点,共同开发催化柴油进第二提升管多产汽油技术,对催化柴油回炼流程的处理和改造,仅投资8000元,实现催化柴油进提升管进行回炼,催化柴油收率由原来的22%左右下降到了14%左右,汽油与液化气收率达到了64.9%,汽油收率由之前42%上升至45%,且辛烷值全部满足92号、95号国五汽油生产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年增效估计在5000万元以上。

区域发展造引擎

大炼油投运以来,公司充分发挥项目形成的技术、资源等综合优势,实现了产能、税收、利润三个翻番,这为公司描绘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蓝图奠定了基础。新领导班子就任以来,公司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绿色发展的意志更加明确和坚定。在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妙云看来,作为大型骨干国企,长炼有责任、更有能力扛起这份担当。

长岭工业园顺时而动,架起企业与地方合作的桥梁。目前,园区以公司炼油化工衍生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已发展到48家,年产值突破70亿元,年上缴税收超过1亿元,打造出区域千亿石化绿色产业集群,湘北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带的萌芽逐渐形成。

在这里,技术创新再次成为发展的“领头羊”。通过开展区域经济协作,以自主研发、拥有14项国内外专利的环氧丙烷绿色工艺为代表的一批技术成果顺利落地实现产业化,每年为企业及区域经济带来数十亿元的产值增长。国内首套单产邻甲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酸仲丁酯等先进技术先后落户,刷新着园区的风景。

在这里,技术和产业协作既服务炼厂解决生产难题,也为地方经济贡献着源源不断地动能。利用粗苯加氢技术建设装置,外采粗苯精制加工后输往重整及干气制乙苯装置,既解决了钢铁企业副产品的出厂问题,又扩大了公司生产辅助原料的来源。引入工业“三废”深度处理技术,从炼油废催化剂中提炼重金属,在解决废剂处理环保难题的同时,为企业创造出过亿元的年产值。日前,依托公司C4资源的10万吨异丁烷脱氢联产MTBE批准立项,中部地区最大规模C4-MTBE-异丁烯产业链形成,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又添新动能。


信息来源: 
2017-09-27